第四百六十九章 何况儒哉?(1 / 1)
似乎袁崇焕身边的那人,也是个从未见过刀光剑影,从未见过血腥的家伙?
“臣,袁崇焕,见过陛下!”
看着这个额头高高肿起,还带着丝丝血迹的男人,朱由校伸出手,扶起了弓着身子的袁崇焕,看也不看袁崇焕身边那似乎被吓傻了的夏允彝,就对袁崇焕说道:“袁兵备,朕听闻,你在海边洗手,不知道是想要洗掉什么?”
“是洗掉血腥呢?还是想要洗掉过去?亦或者,兼而有之?”
是了!袁公佩的并不是君子之器的宝剑,而是一柄一看就是杀伐之器的长刀!
陛下说,袁公想要洗掉血腥?
这说明,袁公也是亲手杀敌了的!
谁说文人,就不能杀敌了?
“但是老臣想问陛下,陛下认为我们这些文人,学了这一辈子的本事,到底有用,还是没用?”
文人学了一辈子的本事到底有没有用?
“为生民立命?”
“为往圣继绝学?”
“为了天下苍生?”
“亦或者为了升官发财?”
“你忠于你自己和你的利益,还是忠于朕,忠于大明?”
“你是想要青史留名,还是想要为百姓做点事情?”
“这些问题,袁兵备,你觉得你能回答上来么?”
“臣觉得,臣,所学的一切,都是废的,都没有能够用武之地!”
“甚至在辽东,在宁远,我都不能缓和文武关系,还和满桂有着无数的矛盾,明明若是没了满桂的统兵之能和誓死之词,宁远卫都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军民和臣一同面对建奴!”
“臣的所作所为,在这一次被曹将军丢出宁远之前,可以说一直都是浑浑噩噩的!”
朱由校看着陷入了自我怀疑的袁崇焕,挑眉道:“袁兵备,你忘了王阳明了么?王阳明,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?格物致知!而朕,要告诉你一句话,那就是学以致用!
你们学习的,是古时圣贤的学识,言论,这些东西也许在圣贤他们所在的时候,是有用的,是符合时局的,可是拿到今日,时代早就已经不再是圣贤们的时代了!
圣贤们所在的时候,天下才多大?而如今,大明的天下,又有多大?在大明之外,又有多大?
并不是学这些圣贤经典无用,而是要学会,学以致用,拿着前朝的剑,斩本朝的官,袁兵备,你觉得合适吗?”
“陛下,你可是认为,这些儒家的经典,只要能够符合如今的时局,就是没有白学,就是可以用的,对么?
那么就是本朝,也有着无数的大儒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注解了这些经典,按理来说老臣学的东西都是能够用上的,可是为何老臣依旧觉得,自己空学了一世,却毫无用武之地呢?”
毕竟这可是开国宰相的话,这能有错吗?
这不能!
读书明理?
不!
读书当官!
当官发财!
这才是读书的目的!
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速利己思想,在这个时代极为吃香,毕竟家比国更大,谁坐在皇位上,管他们屁事?
毕竟,官老爷不好见,可是小吏这玩意,又有几个老百姓没有打过交道?
眼见着袁崇焕似乎又要陷入迷惘,朱由校猛然爆喝道:“圣贤们原本的意思,究竟是什么意思?”
“你所看的,你所读的,你所懂的,真是圣贤当初的意思,而不是后来人以他们的思维去解读的意思吗?”
“袁崇焕!读书可以,但是你要读出来自己的道路!”
“儒学最为灿烂的时候为什么是春秋战国,儒学发展最为迅捷的时候为什么是炎汉?儒学为什么在这数百年里,只出了王阳明一个另类?”
“袁崇焕,来!告诉朕!”
“是了,王阳明的道,是格物致知,陛下的道,是学以致用!公羊儒的道,是十世之仇尤可报也!程朱的道,是存天理灭人欲!”
“我悟了!我的道,又是什么?”
“草民,谢过陛下指点!”
这丫谁啊?这么自来熟的?
“你是何人?”
一听天启帝问自己是谁,当即朗声道:“草民松江府夏允彝,末学后进能见陛下天颜,闻陛下教诲,死亦无怨也!”
夏允彝?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!”
“何况儒哉?”
“君且记,夫子也是忧国忧民之人!夫子也是希望鲁国富强之人!”
“若是连忧国忧民都做不到,若是连希望国家富强都做不到,也配叫做儒生?”
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?”
“你,明白了吗?”
↑返回顶部↑